一沃黄土,一座城池

艾景奖组委会

2014/07/04 14:04

浏览量

898
作品编号:ILIA-S-20141819
设计成员: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风景区规划
项目名称:一沃黄土,一座城池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风景区规划

图片属性:文本排版2 图片描述:一沃黄土,一座城池

设计说明

前言: 伴随社会的发展,窑洞的价值渐渐被现代化的住房代替,窑洞独特文化及优势造价低廉、冬暖夏凉、不破坏生态,在日常的生活中渐渐淡化。窑洞身后掩藏着巨大市场潜力,文化与 民俗的传承,景观的生态魅力,都是提升摇动价值空间的重大指标。 主题: 乡村旅游是指在传统乡村地区开展的,以乡村自然环境,风景,物产及乡村生活为旅游吸引,能够使得窑洞文化受到更多回归。最重要的就是能够使得村民知道“我们美丽的村庄和我们传统的生活就是旅游资源”这个概念。这种旅游是一种交流形式,旅游者能够从中发现,认识传统文化和生态价值的重要性。 尊重黄土高原的社会形态: 追溯历史,窑洞文化往往代表着黄土高原部落形成,黄土高原的城市雏形依靠河谷有利的地理位置,利用天然的黄土层靠挖窑洞,渐渐形成村落再到城市。这种窑洞文化才是黄土高原的根脉。窑洞的优势在现代的社会发展中越来越明显。它保护生态,冬暖夏凉,造价低廉,传承文化等方面都是独一无二的。窑洞作为黄土高原社会形成的元素存在的,千百年来代代相传的窑洞不能因为社会发展就被淘汰。所以积极倡导窑洞发展还有为继承文化,在窑洞文化中能够折射出当地的风土人情及民俗习惯。 窑洞发展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如果以乡村旅游为前提,加强乡村景观建设,归还来的民居土地及闲置土地可归还自然,让恢复黄土高原的脆弱的生态结构。保护黄土高原最后的自然生态河谷生态。同时在主要项目的发展中改善传统民居,针对传统窑洞因为洞内设施简单落后,灰尘、光线不足,透气性等问题提出整改方案。这样才能使得当地居民重识信心。窑洞文化可以吸引现代都市快节奏的人过来感受另类的文化冲击放松心身。结合当地窑洞文化展现黄土高原的真正魅力,废弃的窑洞通过现代化改建,将窑洞文化传承下去。窑洞的重生需要社会发展的带动,传统的窑洞除了保留也要加入现代建设。

图片属性:文本排版1 图片描述:一沃黄土,一座城池

图片属性:窑洞建筑01 图片描述:窑洞建筑形态来源

图片属性:窑洞建筑02 图片描述:建筑与环境互动里,寻找探险乐趣

图片属性:窑洞建筑03 图片描述:建筑技术延伸窑洞形态的尝试

图片属性:窑洞建筑04 图片描述:改善原本建筑缺陷对比环境再创新

图片属性:窑洞建筑05 图片描述:洞穴户外探险将转化为冒险精神新项目

图片属性:窑洞景观01 图片描述:旅游资源层次丰富

图片属性:窑洞景观02 图片描述:阐述第五景区的由来

图片属性:窑洞景观03 图片描述:景区旅游分布图

图片属性:窑洞景观04 图片描述:景区功能详图1

图片属性:窑洞景观05 图片描述:景区功能线路详图2

图片属性:窑洞景观06 图片描述:景观节点之山谷之间的大滑梯

图片属性: 窑洞景观07 图片描述:人工树林中架设游步道,在中央空地中间开辟空地,为儿童喜爱泥巴创造环境。

图片属性:窑洞景观08 图片描述:烽火台,田地,晒谷场等,都是黄土高原常见的环境,加入景观里显得自然亲切。

设计感悟

新时代新建筑 当代窑洞建筑更应该用新的视角展现窑洞的魅力。新的材质、理念、功能、作用、方式展现窑洞景观的魅力。首先,窑洞过去作为居住环境,受到材质、光线、科技手段的限制;新的窑洞,将代替传统的单一作用,窑洞或是民居、也可能是酒店、博物馆、游乐场所,休闲场所等,在它的身上有过去也有未来。根据黄土的特点以及窑洞的形式创造出不同的景观效应。通过窑洞文化的深入,用当代的方式结合当地的地形特色,建造独特的窑洞,或是将原有的窑洞加以改善保持窑洞活力。多方式开发都使得窑洞形式会越来越多,地位也会越来越重要。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