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脉叠新 翼展新居——基于城市触媒理论下的沈飞家属片区城市更新设计

艾景奖组委会

2025/03/20 22:49

浏览量

453
作品编号:ILIA-S-WORL13248
主创姓名:刘露月
设计成员:蒋佳倩 王斯琪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更新改造类 - 工业遗迹保护与更新
项目名称:触脉叠新 翼展新居——基于城市触媒理论下的沈飞家属片区城市更新设计
院校名称:沈阳农业大学-林学院
指导老师:冮鸣明 邓舸
设计时间:2024-11-20
项目地点: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牡丹社区
项目规模:11.5公顷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更新改造类-工业遗迹保护与更新

▲场地现状及现存问题

该场地作为上个世纪沈阳航空航天为苏联专家及部分员工的居住区,在这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工业遗产精神。如今时代快速发展,这一片积淀着历史记忆的沈飞家属楼,面对建筑老化、环境退化、老龄人口集聚等现实困境,该如何激活社区活力呢?

设计说明

本次项目的设计场地位于皇姑区三台子芙蓉山惠民市场周边的沈飞家属楼居住区。场地内地势平坦,形状类似于一个斜的梯形,周围被现代的居住区包围着,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类型的地块。 在规划中主要考虑“人与自然”“城市触媒理论”这两方面的运用实践,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以生态环境优先为原则,充分发挥出场地内的工业遗址文化,体系对人的关怀。同时辅以景观设计,最大程度的体现居住区本身底蕴,尽量保留居住区原有的工业遗址的积极元素,解决和完善人们观赏,交流,娱乐,休闲,居住等之间的关系。 在总平面布局上,考虑到需要发挥工业遗产的特色以及居住群体的需求,把商业部分的人流引到广场进入,自然而然在场地中心打造出一个整体的中心广场区域。在其他区域遵循霍德华田园城市理论,以住宅区的景观质量提升为主,尽可能的提升居住区的生活质量,提倡紧凑、步行友好、多用途的社区,强调公共空间与社区互动,来达到城市更新的目的。 在景观设计上,对于场地的口袋公园进行了重新的设计,希望能建立出具有工业遗址特色的口袋公园,彰显出航空航天精神。

▲概念引入及规划分析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引入了城市触媒理论,希望通过为场地引入“催化剂”来唤醒场地的活力。

▲场地设计策略

基于城市触媒理论,我们提出以下三个策略:一是触媒点的选取,选取场地内具有特色的节点;二是激活和完善触媒,将节点的功能进行丰富:三是控制后续触媒反应,希望通过人的活动延续场地的活力。

▲场地鸟瞰效果

沈阳沈飞家属楼规划以工业文化为触媒点,激活社区活力,保留厂区历史建筑与机械元素,改造旧厂房为工业展览馆、创客工坊,串联厂史步道与景观节点;植入航空主题市集等公共活动,链接沈飞职工记忆与年轻群体参与;同步升级社区养老、便民服务功能,打造“工业记忆+全龄友好”的共生空间,重塑“厂居一体”的归属感与活力,为工业遗产社区转型提供示范。

设计感悟

该项目立足于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与更新和城市老旧小区改造,立足于解决现实问题。在保留建筑的前提下发挥其工业遗产价值,因此我们进行了建筑的功能置换,将建筑进行多功能的转换。同时,该场地生活着众多老年人,场地周边有很多居民,考虑到此,进行了中心广场以及小区绿化升级,为居住者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设计亮点

1历史建筑活化‌:以“低干预”策略保留红砖外墙、工业桁架等历史肌理,通过功能置换赋予废弃厂房新生命; ‌2生态技术融合‌:光伏屋顶、雨水花园与地源热泵系统集成,实现能源自循环,降低30%碳排放; ‌3全龄共享空间‌:重构空中连廊、下沉广场与社区菜园,形成覆盖儿童游乐、青年社交、老年康养的立体公共网络; ‌4航空文化叙事‌:将飞机零件、铆钉符号转化为景观装置,打造沉浸式工业记忆走廊; ‌5可持续模式创新‌:通过“工业锈带—生态绿脉—文化纽带”三重转化,构建可复制的工业遗产社区再生范式。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