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上德龙·新织黎乡——基于“新质三生”活化黎族技艺的初保村空间设计

艾景奖组委会

2025/03/14 18:06

浏览量

3163
作品编号:ILIA-S-WORL13092
主创姓名:汪峻琳
设计成员:常宇欣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规划类 - 风景区及乡村规划
项目名称:梯上德龙·新织黎乡——基于“新质三生”活化黎族技艺的初保村空间设计
院校名称: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
指导老师:金阳
设计时间:2025-02-08
项目地点:海南省五指山市毛阳镇初保村
项目规模:280公顷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规划类-风景区及乡村规划

现状问题及前期分析

解析初保村地理区位与五指山生态关联,整合SWOT分析揭示文化断层与生态潜力,以历史沿革与空间数据为基底,构建“自然-文化-人居”三维图谱,莫定非遗活化策略的科学依据。

设计说明

在当今时代,我国现代物质文化蓬勃发展,然而,人们对传统民族民俗文化的保护意识却日渐淡漠,这一现象直接导致我国传统乡村环境正处于急速消亡的严峻状态。保护传统乡村环境、科学规划乡土景观,传承与创新延续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本设计将目光聚焦于黎族初保村。初保村作为黎族文化的重要承载地,拥有独特的遗产资源,然而也面临着诸多现存问题。我们依据这些实际情况,采用新质三生可持续策略展开设计。一方面,致力于保护村落原有的人居环境,保留其最纯粹的生活气息与文化脉络,让古老的黎族建筑、传统的生活方式等得以延续;另一方面,积极融入新质生产力,为村落注入全新活力。通过开发特色旅游产业,挖掘黎族特色手工艺品、传统美食等,使村落产业实现多元化发展。同时,注重生态和谐,在发展过程中保护好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让初保村成为一个文化独特、产业多样、生态和谐的可持续村落。 这一设计不仅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以及海南双申遗、自由贸易港政策,更重要的是,它为传播黎族传统文化、活化黎族非遗技艺搭建了平台。通过这些举措,让乡村真正富起来、活起来,增强黎族年轻人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让黎族传统文化突破地域限制,走向世界,让更多的人领略到黎族的独特魅力,感受到海南的别样风情。

新质三生策略

解析初保村地理区位与五指山生态关联,整合SWOT分析揭示文化断层与生态潜力,以历史沿革与空间数据为基底,构建“自然-文化-人居”三维图谱,莫定非遗活化策略的科学依据。

非遗空间与服务空间系统设计

聚焦非遗空间活态再生,以参数化界面重构船形屋功能集群,效果图呈现黎锦数字工坊、梯田剧场等场景,通过空间叙事链激活文化生产与生态体验的交互系统。

设计感悟

本作品立足海南初保村非遗活态传承与乡村振兴的双重命题,构建“新质三生”体系实现传统与现代共生。设计打造“建筑-景观-产业”三位一体的文化表达系统。形成文化保护、生态修复、产业振兴协同发展的闭环系统,为少数民族村落提供兼具文化厚度与科技精度的当代解法,彰显文化遗产驱动乡村振兴的示范价值。

设计亮点

设计依据初保村遗产资源特征与现存问题,通过新质三生可持续策略,在保护村落人居环境的基础上融入新质生产力,活化村落产业与文化,使初保村成为具备文化独特、产业多样、生态和谐的可持续村落。在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海南双申遗、自由贸易港政策的同时,传播黎族传统文化,让黎族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