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树下——高山镇石洞沟村景观规划设计

艾景奖组委会

2018/08/18 09:31

投票数

0

浏览量

1613
作品编号:ILIA-S-20186265
主创姓名:贺梓源
设计成员:马艺芳 李丹 王珺洁 赵璐洁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旅游度假区规划
项目名称:柿子树下——高山镇石洞沟村景观规划设计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旅游度假区规划

图注:总平注释图 说明:村子整体规划设计方案的呈现,大致分为20个左右功能节点,各功能节点通过交通流线的连接,形成一个互通互容的关系网,整体规划布局合理。

设计说明

本设计为高山镇石洞沟村旅游区规划设计。石洞沟村位于河南省荥阳市,是豫中典型古村落,此处三面环山,气候宜人,且紧邻交通要道,是旅游文化之宝地。但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传统村落逐渐消失,导致旅游业、传统文化宣传以及经济发展明显下滑,此现象也成为当下社会关注的热点。石洞沟村内保留大量较为完好的明清建筑群,2015年9月,成功评选为国家级传统村落。为改善村内未合理规划导致的资源浪费、建筑质量良莠不齐、历史古迹毁坏、内部道路破损、植物杂乱、人口流失等现状,本设计运用乡土保护、农旅互兴、主客共享、景村一体,四大设计理念。策略一,通过地下渗水和地表径流两种模式收集雨水减少水分蒸发,用于农业灌溉和生活用水,从而提高雨水利用率,达到乡土保护。策略二,通过对农业用地、工业厂房改造,设置商品区域,使游客与农工交互,带动乡镇企业经济发展,达到农旅互兴。策略三,通过对当地居民楼房外部进行民俗装饰,从单一居住变为民宿形式,从而带动村民个体经济收入,达到主客共享。策略四,通过对村落古建筑重新装修加盖,增加旅游景点,提高增值产业服务等,带动村落整体经济发展,达到景村一体。打造未来乡村的可持续发展,为石洞沟传统村落注入新的活力。

图注:swot分析 说明:石洞沟村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文化遗迹众多。但社会现代化发展使得传统文化和遗迹遭到破坏,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够优厚和其本身的资源优势,村子未来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图注:产业发展 说明:石洞沟村产业发展第一产业比第二三产业发展较强,并根据现状进行产业策略转型,第一产业升级带动二三产业,三大产业共存。

图注:产业及雨水处理 说明:第二产业转型促进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结构优化发展。降水后,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引流的形式对雨水进行收集,处理过的雨水可以通过村民的生活用水。

图注:产业源及产业规划 说明:根据石洞沟村现村资源,利用现有自然资源,建立食品柿子产业园区,规划种植,通过加工生产,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带动村子的经济发展。

图注:厂房改造及示意说明 说明:利用现有旧厂房,进行深化改造设计,契合主客需求。 室内部分内容主要包含:展览厅、阅读室、乒乓球室、谈天下棋等功能分区。

图注:场地与人文分析 说明:场地现存大量明清建筑群,现有石桥、石墙、门楼、土墙古井等古建筑。人文包括碑文、匾额、庙宇、家谱和宗祠等历史遗留文化。

图注:剖立面及雨水处理 说明:通过对石洞沟村的竖向进行剖切,可以看到村子的地势呈高低起伏装。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引流的形式对雨水进行收集,处理过的雨水可以通过村民的生活用水。

图注:区位分析 说明:村子位于郑州市周边50 公里以外的区域,地处荥阳与巩义交接处,村子与周边村落紧密相连。

图注:人群及现存问题分析 说明:村子人口流失严重,劳动力缺失,老年人和儿童居多,人口失衡,导致村子空心化。

图注:场地流线说明 说明:各个功能通过大小交通流线链接,使得整个村子各个功能节点互通,使整个村子的整合度和理解度增高。

图注:村落现状分析 说明:村子自然资源丰富,文化遗迹众多。但传统文化和遗迹遭到破坏。传统村落持续衰落,整理更新迫在眉睫。

图注:效果图 说明:石洞沟村通过规划设计,增设和更新功能:国学堂、文娱活动中心、特色商业区、食品加工、荷花塘、晒谷场等功能区域。

设计感悟

我们通过现场实调研发现,荥阳市石洞沟村有着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如:南街明清古建筑群、古庙及古道遗址等,并在考察途中发现该人口流失严重,村落规划存在不合理、自然资源浪费等现象,因此,我们希望通过对石洞沟村的空间重新整合,发展文旅,在保护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带活石洞沟村,使其重换生机。

投上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