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我们的绿色社区

艾景奖组委会

2015/09/01 22:39

投票数

3

浏览量

826
作品编号:ILIA-S-20153457
设计成员:徐笑、戴琳钰、刘敏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城市公共空间
项目名称:融合——我们的绿色社区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城市公共空间

01设计目标和设计理念

设计说明

一、设计目标:创造一处促进互动和创新型社交的多元、开放、共享的绿色综合体,并在未来成为邻近街区交融和活力的象征。设计理念:老的街区和新的城市的融合;居民生活和街道空间的融合;现有需求和持续发展的融合。设计内容:以南京迈皋桥老街为研究对象,从使用人群需求出发,创造动态混合多元的功能,丰富各层空间关系,增强标识性,并引入立体绿化及可持续理念,并探讨该模式在保持原有街区丰富肌理的同时,恢复老街活力的可行性。 二、设计背景与区位分析 南京市栖霞区迈皋桥街道,平凡的老街,市井的生活。问题:环境日益恶化;交通混乱,停车位的缺乏;缺少公共空间;忽略人性化和生态需求。对策:人车友好、行人优先;功能复合多元,动态发展;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节能环保,绿色可持续。 三、空间与功能分析 1、室外公共活动空间:沿街开放式布局,包容性强,活动内容丰富。 2、室内商业空间:业态丰富,需求完善,空间规整,动态可变。 3、复合多元空间:公共、开放、共享,鼓励互动和创新型社交。 4、室内展演空间:为居民创造非正式的集会空间,活动内容丰富多样。 5、绿化共享空间:创造高品质的绿化环境,促进各类人群的交错使用。 6、种植交流屋面:城市农业,家庭种植,邻里沟通交流,收获乐趣与知识。 7、生态停车库:人车友好,行人优先,节能环保及可持续设计。 8、生态绿化墙:由绿色表皮包裹,呈现景观化的建筑形态,改善空间界面。 四、人群活动分析 1、一层:活动种类:休闲购物、特色餐饮、共享交流、运动健身、口袋公园 2、二层:活动种类:休闲购物、特色餐饮、共享交流 3、屋面层:活动种类:家庭农场、社区活动、娱乐表演、休闲交流、运动健身 4、地下车库:活动种类:机动车停车、生态绿化 五、节能环保与可持续分析 生态停车场、生态绿化墙、雨水收集、太阳能光伏发电。

02与课题提出与设计背景

03设计对象

04现状分析

05设计构思

06设计内容和设计亮点

07功能与空间分析1

08功能与空间分析2

09功能与空间分析3

10功能与空间分析4

11剖面与节能分析

12界面展示

13人群活动展示1

14人群活动展示2

15人群活动展示3

16人群活动展示4

17人群活动展示5

设计感悟

设计前期:我们发现当前老街区景观改造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即如何保持老街区丰富肌理,恢复老街活力,促进邻里交融?老街区现存问题有街道环境日益恶化,交通混乱,功能单一,老居民逐渐离去。老街成片开发模式,导致尺度过大,交通割裂,人性疏离。公共空间私有化,经济利益最大化,沿街商业化,功能单一,街道变的冷冰冰。拟解决措施有功能复合多元,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绿色可持续。我们倡导设计改变生活,创造美好家园。 设计过程:我们在设计不断深化完善的过程中提炼出了如下内容。设计目标:创造一处促进居民互动和创新型社交的多元、开放、共享的绿色可持续综合体。设计内容:以南京迈皋桥老街为研究对象,从使用人群需求出发,创造动态混合多元的功能,丰富各层空间关系,增强标识性,并引入立体绿化及可持续理念,并探讨该模式在保持原有街区丰富肌理的同时,恢复老街活力的可行性。设计亮点:在平凡的老街、市井的生活中,营造一个适合大众开展丰富多样的街道生活的空间场所,促进社区居民的交流和融合。 设计总结:人们不会再在街道上擦身而过,而是在生动的场所,在沐浴着柔和光线的,有着令人惊讶和不断变化的风景的独特空间里会面。沿街立面形式丰富多变,功能多元混合,整体开放自由,并由绿色表皮包裹。中庭、露台、垂直绿化墙、屋顶家庭农场的结合,呈现景观化的建筑形态。建筑一层面向街道开放,接纳街区内不同人群,营造促进互动和创新型社交的公共共享空间。三层多功能活动室,面向中庭开放,为居民创造了许多非正式的集会空间。屋顶花园引入城市农业理念,倡导家庭种植模式,为街区邻里沟通和交流提供场所,在种植和收获中获得乐趣与知识。灵活多变的建筑、景观、室内相结合的多元空间。让设计回归生活,把街道还给大众。

投上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