檐下花园—大佛寺旧址及荒地的新空间景观

艾景奖组委会

2015/07/10 14:22

投票数

0

浏览量

406
作品编号:ILIA-S-20152658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公园与花园设计
项目名称:檐下花园—大佛寺旧址及荒地的新空间景观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公园与花园设计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设计说明

它隐藏在市井喧嚣中,坐看西湖水岸已近千年。但是可能正是由于它的隐匿,导致了它在历史留下的繁杂遗迹中破败,甚至消失...曾经的寺庙大殿只剩下隐约可见的柱础和榫卯留下的凿洞,屋宇连绵的恢弘之气依稀可想,石佛阅尽它眼下的千家百态,守护着西湖对岸的千万屋宇下的生命更是对比强烈...杂乱错落的地形和混乱的民宅让这里变得更易被遗忘。 历史赋予遗址岁月的质感,生活将遗址打磨至最朴素的形态融入其所在大环境中,现在我们需要将这些遗址从原有场地的氛围中提炼出来加以保护,但又不能让遗址和其周边先在的环境形成割裂,这种打破之后又融合的重塑是需要摸索的。如今关于历史遗址文化的规划有很多,但在规划这些遗址的同时又结合考虑周边环境来重塑其生活气质上的历史时间感。大佛寺遗址作为佛教文化古迹在历史时间和文化承载性上其实是与其周边名人古宅、浙赣铁路旧址(现铁路宿舍)这种生活化气息较浓的近代遗址上具有一定那样难以融合感,它的周围有着其他时期浓郁的文化背景,所以在大佛寺遗址的景观再造不仅仅是停留在对其固有历史的重塑,而是应该更多结合融入周边环境,用周边环境的变迁感来渲染遗址历史文化上的恢弘与厚重,和近千年不变的沧桑气质。这种景观再造是一种结合地域文化的现代性创新的探索。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设计感悟

随着现代化城市文明的发展,历史的命脉正在逐渐弱化,大量的提高生活节奏景观元素充斥在城市,冷漠感交错在西湖对岸的高楼大厦之间,所以历史中温存古人生活中的惬意与韵味在这种交织的现代文明显得尤为重要,在了解文献中大佛寺及周边历史文化背景之后,尽可能的保留特有的历史气息,以最原始的方式保存历史遗址时间浑厚和沧桑感。 大佛寺镶嵌在大量的居民区中,虽然居民区也是历史文化区的重要保护区域,但是搬迁大量的原住居民是不现实的,所以要做的便是将大佛寺区域融入到居民区生活环境中,同时又独立出其特有的文化气息,将客观的文化效果与主观的使用者愿望结合在一起,塑造出一个文化性的邻里公园。 生活和旅游离不开景观的功能要素,除了融入居民区,还需考虑其社会效应,文化性是其固有的性质,所以在景观上还应赋予一些互动的功能,旅游副业可以带动周边居民参与,增加他们的经济效益,吸引外来游客参观,带动传播大佛寺的知名度。所以增强遗址周边的人工,同时以反差对比的方式更加凸显被现代化包围的历史文化的艺术性与珍贵性。将历史底蕴与周边居住区的功能相结合,形成一个有历史文化的遗址景观公园,将历史的重要性与艺术价值性潜移默化至人们的生活。

投上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