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社区-海南新村港渔排空间更新设计
HI·Community-Hunan Xincun Port Fishing Row Space Renewal Design

主创设计:吴灿铭

设计成员:张健唯 邓永红

作品编号:ILIA-S-20196513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旅游区规划

38
热度:8208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HI·社区-海南新村港渔排空间更新设计

主创姓名:吴灿铭

成员姓名:张健唯 邓永红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旅游区规划

图注:说明:整体鸟瞰图

设计说明

本课题以疍家渔排为载体,更新设计疍家渔排空间,让居民与游客产生交往融合,打造一个体现当地疍家渔排特色,又不单一的海上“类社区”互动性体验空间设计。
通过对现有渔排空间的整合,植入游客体验活动,构成居民与游客产生最大联系的生活状态。结合对渔排空间的研究,在此片区提供各种体验的可能性,让每个空间能够与周边环境相适应。
把类社区分为人与人的连接构成内部空间,另一部分为人与环境的连接构成边界空间。在两者之间以3000mm×3000mm的渔排养殖网格作为载体,进行空间连接的媒介,融合边界,更新内部。
    分为三个部分去进行设计。第一个片区为融合区,海上集市占据大部分公共区域,其次还有植物种植区和晒鱼活动区,在这个片区中,单元的植入主要作用为融合内部空间。第二个片区属于整体渔排的中段,为共享区,植入的功能为相对安静的居住空间,植入共享空间增进游客与居民的联系。第三片区为活动区,主要植入大型体验空间以及漂浮单体,大型体验区主要连接内部空间,漂浮单体主要连接外界空间。主要是给游客一个全新海洋与文化体验。

图注:说明:第一个片区为公共空间:融合建筑与环境,通过媒介单体植入为设计手段,达到社区互动性有机融合,激发空间活力。

图注:说明:第二个片区为居住空间:其功能性由使用者的生活和行为方式所决定。由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私密空间的层层深入,吸引人们不断探索渔排空间共享的可能性。

图注:说明:第三个片区为活动空间:体验疍家文化,连接外部空间,探索渔排载体的未来多种可能性。

图注:说明: 居住区效果图,满足人群基本的居住需求,植入游客活动。给游客一个当地渔排的居住体验。 

图注:说明:二层休闲平台效果图,给人们一个观赏当地环境的作用。

图注:说明:共享单元效果图,在共享单元中,可以进行居民与游客的共享活动,自发的产生交流。

图注:说明:海上集市区效果图,采用对原始渔排单体进行功能赋予的原则,根据需求,分割原始渔排载体,形成集市单元空间。是一个方便居民海产品的销售和游客体验疍家美食的区域。

图注:说明:晒鱼活动区效果图,展示当地居民晒鱼劳作,同时让游客了解居民生活,由此产生交往融合。重点是形成融合媒介,将居民的晒鱼空间和游客的垂钓空间相结合,达到交流的可能性。以渔排原始载体,叠加木板过道,形成晒鱼空间。

图注:说明:植物种植区效果图突破传统养殖功能的局限性,对海上养殖形式进行再更新。使用回字型路线,可以让游客完整的浏览整个空间。利用原始浮筒切割的方式,形成特色海上种植区。在公共种植区以藻类和水生植物为主起到观景和净化水源的作用。

图注:说明:居住空间的分析图。在保留原始渔排居住私密空间功能上,增加半公共的休闲空间,为种植区和二楼平台。达到连接外部环境的作用。

图注:说明:共享单元的分析图,居住空间中植入了共享单元,设立共享厨房/共享种植区/晾晒休闲平台,作为连接居民与游客空间融合的媒介,达到共享的氛围。

图注:说明:第一个片区的节点效果图。

图注:说明:第二片区的节点效果图。

图注:说明:第三个片区的节点效果图。

设计感悟

本次设计有幸去能够去到海南陵水新村港进行实地调研,新村港因疍家渔排文化而出名。通过实地调研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当地的疍家风情与居民的热情,同时我们也感受到新村港的疍家居民生活经济状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落后的现状。这些都需要通过改造与更新设计让新村港疍家渔排空间再次发展起来。在设计中,通过对前期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把现有渔排空间类型进行了整合。在不改变原有疍家渔排空间的行为活动的前提下,植入游客体验活动,构成居民与游客产生最大联系的生活状态。结合对渔排空间的研究,在此片区提供各种体验的可能性,让每个空间能够与周边环境相适应。使居民与游客活动两者相互融合,在两者之间产生更多的交往融合,让游客感受当地风情和了解疍家渔排文化。从而给当地环境带来活力,提升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
新村港疍家渔排空间更新设计需要阶段性的改变,也避免不了一些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本次设计中除了涉及到当地疍家文化与体验功能植入以外,还涉及到很多海洋污染和环境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由于该知识的欠缺,在此方面考虑得并不周全。所以,在对于新村港疍家渔排空间的更新设计上,很多方面都需要继续查阅资料了解,继续深化研究和学习。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