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防洪坝——牡蛎礁
Oyster Reef, the Ecological

设计成员:冯天成 庞宇 李志

作品编号:ILIA-S-20142451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绿地系统规划

1
热度:3083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生态防洪坝——牡蛎礁

成员姓名:冯天成 庞宇 李志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绿地系统规划

1 现状分析:泉水河位于中国大连甘井子区,是大连市区内唯一的一条自流河。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美丽的泉水河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

设计说明

泉水河位于中国大连甘井子区,是大连市区内唯一的一条自流河,泉水河沿线绿地及下游的渔业与泉水湿地都是大连城市生态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美丽的泉水河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一方面,泉水河的源头被填埋改造,源头成了名符其实的“地下河”;另一方面,为了满足城市的排洪需求,原本的生态河流被混凝土修砌覆盖,河水变质发臭影响,下游的渔业与泉水湿地遭到破坏,阻碍了城市生态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促进城市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发展,方案设计利用了下游丰富的牡蛎壳资源,将贝壳收集加工成透水性很强的块体,让这些“贝壳块”分台滞水从而达到过滤河岸污染物、防洪固岸、净化水质、促进生态发展的效果。方案先净化源头水质,进而改善下游牡蛎养殖环境,再利用牡蛎自身的净化水质功能来改善入海口湿地生态,形成完整的生态链条。前期的牡蛎养殖会为河岸改造提供原材料,经过几年的修复与过滤,养殖的牡蛎将供市民食用,形成完善的经济链条。拆除的混凝土堤岸将重复使用在河岸的生态景观中,达到资源的合理运用。这种充分利用当地现有资源,从上游到入海口逐步完善的方式将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让城市回归生态。

2 现状分析:泉水河沿线绿地及下游的渔业与泉水湿地都是大连城市生态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下游的渔业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3 污染原因:造成泉水河污染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泉水河的源头被填埋改造,源头成了名符其实的“地下河”;另一方面,为了满足城市的排洪需求,
原本的生态河流被混凝土修砌覆盖,生活垃圾随着地表径流流入河中,河水变质发臭影响。

4 污染原因:由于城市发展用地需要,泉水河源头被填埋,并且被改造成混凝土堤岸,生活垃圾与工业废水的更加容易进入河道,下游的渔业与泉水湿地遭到破坏,阻碍了城市生态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 污染原因:泉水河原本是一条清澈的自流河,自身拥有很多泉眼,然而在改造成硬质河道之后,泉眼受到了阻塞,污水与清澈的河水混合,造成了水资源浪费。

总平面

7 设计原理:牡蛎从生到死都有它的利用价值,下游的牡蛎壳可以收集起来制作牡蛎网箱过滤河岸污染物,净化源头水质,进而改善下游牡蛎养殖环境。现在有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活牡蛎本身具有很强的水质净化功能,
再利用牡蛎自身的净化水质功能来改善入海口湿地生态,并为源头提供网箱原料,若干年后,水质达到标准遍可以食用下游养殖的牡蛎。

8 设计原理:牡蛎网箱能够过滤掉地下河道所带来的污染物。合理利用牡蛎壳具有很好的生态意义,能够保证城市河道的生态平衡,
净化的水质有利于水产品、旅游业等方面的发展,进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9 改造步骤:方案先净化源头水质,进而改善下游牡蛎养殖环境,再利用牡蛎自身的净化水质功能来改善入海口湿地生态,形成完整的生态链条。
前期的牡蛎养殖会为河岸改造提供原材料,经过几年的修复与过滤,养殖的牡蛎将供市民食用,形成完善的经济链条。

10 剖面分析:方案设计利用了下游丰富的牡蛎壳资源,将贝壳收集加工成透水性很强的块体,让这些“贝壳块”分台滞水从而达到过滤河岸污染物、防洪固岸、净化水质、促进生态发展的效果。

11 剖透视分析:在平时,牡蛎壳可用来初步过滤地表水,从而达到保护地下水的效果。在雨洪来临时,具有透水性的牡蛎壳会增强地下渗水,
控制地表水水量,另外分台滞水会降低地表水的流速,保护河道两岸。

12 剖透视分析:方案中将原有的简陋平房改造成生态海鲜市场,牡蛎壳可以过滤掉海鲜贩卖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垃圾,
实现了资源的可循环利用,保护河水免遭生活垃圾的污染。

13 效果图:在河流交汇处与流速缓慢区设计了淤泥沉淀池,有效地防止了淤泥阻塞河道,造成河水污染。

14 效果图:牡蛎壳本身质地坚硬,表面沟壑纵横,将收集来的牡蛎壳放入网箱中,可阻挡部分沉淀物,是最好的过滤垃圾以及防洪的天然材料。
并且牡蛎很容易与自然植物相融合,形成独特的景观。堤岸拆除的混凝土废片将重复使用在河岸的生态景观中,达到资源的合理运用。

15 植物分布剖透视图:将上游原有的废旧修理厂改造成湿地景观,采用分台滞水的方法,可以有效地缓解雨洪,植物的合理配置将使该区域成为城市中优美的景观湿地。

设计感悟

随着城市发展,单一混凝土的河道改造已成为全国治理城市雨洪的主要方式,这种看似简单便利的改造方式却破坏了城市的生态系统,河水与自然缺乏物质交换导致了过去城市中的生命河成为了“臭水沟”,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破坏了生态平衡,最终将阻碍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在设计中,我们主要面对两大难题:一是河岸恢复,必须采用更加生态的方式改善原有的混凝土河岸,使原本脆弱的河岸既能够防洪,又能够自然生态;二是利用当地资源,方案设计必须切实可行,利用大连现有的资源改善河道,这种改造要有利于城市的经济发展。面对上述问题我们采取了如下对策:第一,我们对大连的多条河流做了大量的资料收集、调研与分析,得出解决河道生态必须有步骤、有方法的进行;第二,在现场调查中,我们发现泉水河下游有许多废旧贝类养殖区以及大量散落的牡蛎壳,牡蛎壳本身质地坚硬,表面沟壑纵横,可阻挡部分沉淀物,是最好的过滤垃圾以及防洪的天然材料。并且现在有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活牡蛎本身具有很强的水质净化功能;第三,我们对牡蛎壳进行了改造,利用它对河岸进行改造与修复,并且采用“先上游后下游,下游补给上游”的改造过程,是泉水河成为生态与经济可是续发展的城市景观。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