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林环—成都市二环路高架桥景观规划与设计
THE RING OF RAINFOREST

设计成员:赖炘 雷森 陈为

作品编号:ILIA-S-20142238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城市公共空间

0
热度:712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雨林环—成都市二环路高架桥景观规划与设计

成员姓名:赖炘 雷森 陈为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城市公共空间

封面

设计说明

雨林环是以成都市二环高架桥为依托,给城市引入环状(人工)“雨林"系统,赋予城市雨林系统的特征,让城市回归生态与自然。通过人工模拟雨林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模式,让成都二环高架桥也具有层状结构,该结构包括冠层装置、植物传导体和雨水花园三个部分,统称为雨林系统。雨林系统的每一层分开具有各自独特的功能,但彼此又互相联系形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如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能量收集与利用系统和植物功能系统。各系统之间互相合作以自然生态的方式处理成都二环高架桥现有的噪音污染,汽车尾气,高架排水等一系列问题。 让城市像雨林一样有自己的生态系统,回归自然状态。
一.“生产者”—冠层装置
1.“树冠装置”通过垂直绿化技术手段运用C4植物,CAM植物进行固碳,吸收高架桥汽车尾气造成的温室气体,净化空气。
2.树冠装置上安置太阳能光伏电板,聚能为夜晚高架桥LED灯带、灌溉系统供能等。(这两点类似植物冠层叶片固碳作用及光合作用) 
3.树冠装置内层含有隔音材料,可将60分贝的噪音降低到15分贝,解决噪音污染;树冠装置上的植物也有一定的减噪功能。
4.树冠装置上的脉络结构可以吸收大量雨水,将收集到的雨水通过雨林系统的传输层,直接排到下层储存系统,供雨水花园和灌溉系统使用。
二.传输者—植物传导体 
桥体中层模拟植物脉络肌理,起到传导能量和雨水的作用。(类似树干的作用) 
三.“分解者”—雨水花园
桥下雨水花园通过树冠装置肌理收集雨水顺中层脉络流至桥下雨水花园再通过植物、沙土、净化装置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减少地表径流,涵养地下水,补给城市用水。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问题及解决方案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冠层装置详图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雨水收集与利用示意图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能量收集与利用系统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植物功能系统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展板1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展板2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图片描述:前期分析

图片属性:封面
图片描述:

前期分析图

问题及解决方案

平面图

概念来源图

雨林系统解析图

冠层装置详图

植物传导体详图

雨水花园详图

雨水收集利用示意图

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详图

能量收集利用系统详图

植物功能系统

效果图

展板1

展板2

设计感悟

本次设计我们从5月份开始准备,先选题收集资料,最后定题选定了做这个二环高架桥,主要原因是二环高架桥修建不久,在给城市交通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二环周边的环境带来了影响,尤其是影响了附近居民的生活,人们的抱怨声越来越大,市民都称它为水泥怪物。由此,二环高架桥的景观设计是刻不容缓的,我们愿意尽力一试希望能改善二环高架桥现有的状况。首先,提高它的景观性和功能性,缓和二环高架桥与市民的关系。其次,二环高架桥绕主城区一圈,绿化完成后,可形成成都市的城市绿项链,将周边的城市绿地斑块串联起来;再者,高架桥本身就是立体绿化的天然载体,运用先进的立体绿化技术,环保节约的绿化桥体,起到立体绿化的带头作用。
虽然,设计团队的成员都分散在不同的地方,交流沟通不便,但大家几个月以来在网上积极沟通,讨论,分工合作,遇到困难大家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互相监督,最终顺利完成。大家都从此次比赛中不仅锻炼了大家的合作能力,而且各自的设计能力和制图技术也得到了提高。最可贵的是,大家对风景园林的热情更加浓厚了,也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