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的层·时间的级—阿奇齐亚兵营战后景观修复
Layers&Levels—Landscape restoration of Bab Al

设计成员:王隽 洪惠山 林心蕾

作品编号:ILIA-S-20142023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城市公共空间

1
热度:900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空间的层·时间的级—阿奇齐亚兵营战后景观修复

成员姓名:王隽 洪惠山 林心蕾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城市公共空间

图片属性:平面图及背景分析
图片描述:2011年的利比亚战争中遭遇严重破坏,阿齐齐亚兵营(Bab al-Aziziya),位于的黎波里市阿布·哈利达大街西侧,由于政治因素,此区域矛盾突出,在利比亚战争中多次遭空袭,作为景观修复重点。
战后问题剖析
1、匮乏的物资。受战争影响,的黎波里物资匮乏。主要表现在严重缺水、时常断电,食物供给紧张。
2、毁坏的房屋。据统计,战后约15万人无家可归。阿齐齐亚兵营内受损房屋内大量难民聚集。
3、疮痍的土地。曾经美丽古老的城市战后千疮百孔,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4、受伤的灵魂。眼看家园被毁的人民心情抑郁,对生活失望。儿童心灵蒙上阴影。

设计说明

一切战争,都必将给环境、社会、人民心理带来难以愈合的伤痛。北非中部的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在2011年的利比亚战争中遭遇严重破坏,阿齐齐亚兵营(Bab al-Aziziya),位于的黎波里市阿布·哈利达大街西侧,由于政治因素,此区域矛盾突出,在利比亚战争中多次遭空袭,作为景观修复重点。
战后问题剖析
1、匮乏的物资。受战争影响,的黎波里物资匮乏。主要表现在严重缺水、时常断电,食物供给紧张。
2、毁坏的房屋。据统计,战后约15万人无家可归。阿齐齐亚兵营内受损房屋内大量难民聚集。
3、疮痍的土地。曾经美丽古老的城市战后千疮百孔,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4、受伤的灵魂。眼看家园被毁的人民心情抑郁,对生活失望。儿童心灵蒙上阴影。
概念—空间的层·时间的级
战后的土地透露着窒息的鬼魅。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渴望和平,渴望回归往昔的宁静与安稳。风景园林师能做的便是利用风景园林技术方法修复受伤场地,慰告失落的灵魂。通过对场地特有空间形态梳理利用,改变场地现有状态,通过时间做功,逐步恢复场地环境质量,在未来场地将成为城市生态绿脉的重要组成部分。
策略1:地下空间层的利用
现阶段的密道将承担临时的避难安置场所、临时生产性场所(淡水&食物&能源),为地下综合体开发提供基础。
A.密道水净化装置
B.沼气装置
C.地下农业
D.临时住所
策略2:地上空间资源的整合
蓝色水之园与绿色林之园在阿奇齐亚兵营交汇。提供充足水源与食物,改善场地生态环境,城市绿带雏形初现。
蓝色的引入
海水的引导与收集;海水淡化处理;淡水的搜集与输出。
绿色的蔓延
农业种植;构建防护林;绿带形成。
展望:时间领主景观
第一层级:生产性景观—避难所
第二层级:生产性景观+防护带-避难—避难所+地下农业
第三层级:城市公园+绿带—地下游憩综合体

图片属性:概念及策略一
图片描述:战后的土地透露着窒息的鬼魅。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渴望和平,渴望回归往昔的宁静与安稳。风景园林师能做的便是利用风景园林技术方法修复受伤场地,慰告失落的灵魂。通过对场地特有空间形态梳理利用,改变场地现有状态,通过时间做功,逐步恢复场地环境质量,在未来场地将成为城市生态绿脉的重要组成部分。
策略1:地下空间层的利用
现阶段的密道将承担临时的避难安置场所、临时生产性场所(淡水&食物&能源),为地下综合体开发提供基础。
A.密道水净化装置
B.沼气装置
C.地下农业
D.临时住所

图片属性:策略二
图片描述:策略2:地上空间资源的整合
蓝色水之园与绿色林之园在阿奇齐亚兵营交汇。提供充足水源与食物,改善场地生态环境,城市绿带雏形初现。
蓝色的引入
海水的引导与收集;海水淡化处理;淡水的搜集与输出。
绿色的蔓延
农业种植;构建防护林;绿带形成。

图片属性:展望
图片描述:展望:时间领主景观
第一层级:生产性景观—避难所
第二层级:生产性景观+防护带-避难—避难所+地下农业
第三层级:城市公园+绿带—地下游憩综合体

设计感悟

一次竞赛犹如一次心灵的旅行,当对利比亚战争背后的苦难了解的越多,感叹,悲痛,惋惜的背后越是想通过努力,为仍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做些什么。
设计立足于解决战后人民在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分层次整治构思。从空间与时间两个向度进行思考,期望通过风景园林技术的介入,唤起疮痍土地的活力,抚平灾后人民的创伤。同时,也为场地未来如何发展进行构思。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将场地的过去、现状、未来进行逻辑联系,我们在试图抚慰场地与人民的同时,毫不犹豫的想要记录下些什么。即便是痛苦的过去,也应该尊重,隐晦保留,引后人思考。
我们在保留、生存、发展中寻求平衡,希望这个作品能对战后景观恢复的相关实践有些许启示作用。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